4009263362

专精特新

专精特新

各设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省直管县(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为推动中小企业创业创新,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企业〔2013〕264号),结合河北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中小企业是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近年来,我省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创新、增加税收、拉动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作用日益显著,上缴税金、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占到全省民营经济的三成、四成和五成以上。但是,我省中小企业主要分布在传统行业,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差,技术装备落后,企业管理薄弱,竞争力不强,尤其面临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和大气污染环境治理,中小企业求生存、调结构、促发展的任务更重、更迫切。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国际产能合作和“互联网+”行动实施等重大历史机遇,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是引导中小企业提高创业创新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二、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扣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强政策引导,优化发展环境,实施创新驱动,强化专业服务,促进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引导中小企业专注核心业务,提高专业化生产、专业化服务和协作配套能力,为大企业、大项目和产业链提供零部件、配套产品和配套服务;引导中小企业精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以美誉度高、性价比好、品质优良的产品和服务在细分市场占据优势;引导中小企业采用独特工艺、技术、配方或原料,研制生产具有地方或企业特色的产品;引导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不断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主要目标

通过政府引导和中小企业广泛参与,利用5年时间,形成一批专业化生产协作能力强、在细分行业市场占有率高的配套型企业,培育一批管理基础扎实、信息化应用水平高的成长型企业,打造一批人才素质高、技术研发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发展一批商业模式新、服务能力强的新业态企业。到2017年,培育300家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高、专注于细分市场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并从中优选60家作为省级“专精特新”示范企业重点培育,打造坚守、深耕细分领域的隐型冠军。到2020年,培育10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从中优选200家示范企业重点培育,不断提高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数量比重、整体素质和运行质量。 四、主要任务

(一)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发挥创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改造投资力度。鼓励企业并购国内外研发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联合开发项目、共同培养人才。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为企业提供产品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支持和服务。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开放式、互动式开发平台,让用户和合作伙伴参与产品设计创新。各类中小企业创业辅导、技术服务、人才培训、法律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要加大对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相关服务,支持企业专业、精细、独特、创新发展。

(二)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以贯彻推广《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指南》为重点,引导中小企业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增强企业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支持企业研发、设计和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支持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机构为企业提供专利申请、人才培训、预警分析、标准制定、维权诉讼等服务。到2017年,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专利300项,培育省级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品牌服务机构10家。

(三)提升企业品牌价值。鼓励中小企业应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加强质量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优化生产经营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引导企业专注核心业务,做强细分市场,重视品牌培育。鼓励各类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质量法律法规、检验检测、管理与控制、计量标准、品牌创建等方面支持。到2017年,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争创驰名商标10项,著名商标50项,省名牌产品50项,省中小企业名牌产品60项。

(四)推动实施“互联网+”。引导中小企业树立互联网思维和理念,制定企业“互联网+”发展规划,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管理创新、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智能化生产和产品服务互联网化,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以用户为核心进行智能化设计研发、生产制造;推动市场营销互联网化,创造条件实施以移动、社交、大数据的为依托的精准营销,拉近与用户的距离,降低营销成本;推动企业管理互联网化,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企业管理流程,打造企业一体化信息应用平台,夯实管理基础,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到2017年,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普遍应用“互联网+”。

(五)促进产业协作配套。支持中小企业参与产业合作联盟和重大项目实施,主导或参与技术标准制定,围绕大企业、大项目,采取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与行业骨干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鼓励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加大对产业链上中小企业的带动扶持,稳定配套协作关系,提高协作配套能力。组织开展产学研合作和项目对接活动,为中小企业开发、生产协作配套产品提供服务。

(六)加强企业家和企业职工队伍建设。实施民营经济组织人才培训计划,健全完善培训体系,拓展企业负责人视野,更新知识、提升能力。鼓励企业制定人才激励政策,多渠道、多方式引进各类人才,每年帮助企业引进人才1万名。支持企业与专业培训机构、重点院校合作,开展职业技能综合培训,打造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全省每年培训企业员工(含企业自主)200万人次。

五、推进措施

(一)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认定工作。制定《河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每年认定100家左右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并从中优选20家作为“专精特新”示范企业进行重点培育。

(二)开展宣传推介活动。组织各类媒体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系列宣传,选树发展典型。编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录,介绍企业成长案例和成功经验,辑印成册向社会推介。在中国中小企业河北网开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专题,对企业进行全面介绍和宣传,提升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加大财税金融扶持。发挥技改专项资金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作用,对“专精特新”企业项目和示范企业予以重点支持。组织企业与各类产业发展基金对接,引导基金投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组织“专精特新”政银企合作对接活动,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量身定做金融产品,融资性担保机构优先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担保。

(四)组织专项对接服务。根据企业需求,组织服务资源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一对一“订单式”服务。发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的作用,为企业提供“互联网+”应用以及信息咨询、研发设计、管理提升、检验检测、技术转移、人才培训、市场开拓、法律咨询等服务。组织“专精特新”示范企业负责人赴国外、省外培训学习。中小企业领军人才培训和经营管理者培训,优先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选拔推荐。

(五)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等省内外展会,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组织企业参加区域性展销洽谈活动,推进企业间交流与合作。组织企业“走出去”与境内外企业开展产能合作和技术合作,瞄准海外行业龙头和有技术专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机构,谋划和对接一批产业项目,力争在引进核心技术、关键设备、营销渠道和人才团队方面实现新突破。建立“专精特新”企业负责人联谊会,搭建“专精特新”企业间沟通交流平台。

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是我省中小企业工作重中之重,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设区市、直管县(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将工作重点向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发展聚集,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认真抓好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要加强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方法,开拓工作思路,完善推进措施,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

 


技术支持: 全企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